Menu

大棚早春西瓜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:2022-01-24 00:00:00

1、种植品种的选择

春季栽培:可选用早熟品种早佳、京欣、小兰、拿比特、早春红玉、天赐208等。


2、育苗

苗床选择:选择背风向阳,地势高燥、土壤肥沃、排灌方便近三年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方。苗床畦面宽度为1.2­—1.5m,长度不超过50m。

营养土的配制:熟园土(1—2年内未种过葫芦科蔬菜)80—90%,加10—20%腐熟优质有机肥。如土质偏粘则需加少量细砂以增加透气性,配制好的营养土均需过筛;也可用7份泥炭、3份珍珠岩混合后浇入0.1%三元复合肥配成无土基质。


3、种子处理

选种:选择健康、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。中型瓜大田亩用种量25—50克,小型瓜每亩需种量15—25克,需苗床10m2。

浸种:用55—60℃温水浸种15分钟,消毒杀菌;接着用20—25℃温水浸种4—6小时。

催芽:将浸足水的种子洗净置于25—30℃左右的环境中催芽,待芽长至0.5—1厘米左右时即可播种。


4、冬春促早栽培育苗技术

4.1电热温床准备 冬春促早栽培提倡电热温床育苗。电热温床宽度为1.2米左右。先把苗床挖深10厘米,上铺一层无破损农膜,在农膜上铺5厘米左右的稻草作为隔热层,按8—10厘米间距铺好电加温线,上再覆一层2厘米左右稻草或泥土,把电加温线完全覆盖住,然后把苗床浇透水。在上排营养钵或穴盘。

4.2常规育苗苗床管理:此茬口苗期在11月下旬至2月上旬,苗龄40—45天。同时苗期管理还应注意对子叶带壳出土的及时“脱帽”去壳;在保温的前提下,尽量延长秧苗接受光照时间;做好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。

温度: 温度管理以保温防寒为主,整个育苗期管理可概括为“二促二控”。播种后出苗前,床温度保持在30-32℃;70%种子拱土出苗后,白天温度为22—25℃,夜间不低于18℃,防止下胚轴徒长形成“高脚苗”;第一片真叶萌生时,白天床温保持25—28℃;夜温保持在16℃以上;定植前5—7天降温炼苗。

水分:一般保持钵土下层潮润,表土干燥为宜,叶片出现轻度萎蔫时浇水。浇水采用渗浇,即点浇于床底上,在床底形成一浅水层,通过钵底或穴盘底孔向上渗。在正常气候条件下,一般苗期浇2次水,第一次在第一片真叶发生期,第二次在第二片真叶发生时。浇水工作在晴天的中午进行,水温必须保持在12℃以上。

4.3嫁接育苗

砧木选择:以葫芦砧为好,可选用普通瓢瓜、蒲瓜或西瓜专用砧木日本葫芦等。

砧木育苗:砧木采用催芽播种,先用55℃温水温汤浸种15分钟杀菌,然后常规浸种12小时,清洗干净,在30—32℃下催芽;种子芽长0.5厘米左右播于营养钵或穴盘中,芽口朝下,播后覆0.5—1厘米营养土或基质;其他措施和温度管理同常规育苗,尽可能控制下胚轴长度。心叶抽生至一叶一心期为嫁接适期。

接穗育苗(西瓜):接穗西瓜育苗种子处理和催芽同常规育苗。育苗时间比砧木推迟7—10天,即砧木一叶一心期同接穗子叶展平期相吻合。接穗集中播于育苗盘中,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2500—3000株。温度管理同常规育苗,出苗后要及时脱帽。

嫁接方法:采用顶插法或切接法。

嫁接后管理

温度:接后5—7天,白天保持在30℃左右,夜间不低于25℃,促进愈合。成活后管理同常规育苗。

湿度:嫁接后5—7天采用密封管理,保持饱和湿度,逐渐揭二头通风见光降湿。成活后管理同常规育苗。


5、冬春栽培管理技术

5.1移栽前大棚准备

于移栽前15—20天覆盖大棚膜,全层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0千克,复合肥25千克,深翻整平,一般耕深20cm左右。爬地栽培每单棚为2畦;立式栽培每单棚为3—4畦。畦沟30厘米,大棚外围沟深50厘米。整畦后,及时覆盖地膜和搭建小拱棚,盖好拱棚膜进行预热,以提高地温。

5.2移栽

冬春栽培以苗龄3—4叶为移栽适期。爬地栽培中型西瓜株距50厘米,亩栽400株左右;小型西瓜株距35厘米,亩栽650株。立式栽培中型西瓜株距50厘米,亩栽1200—1400株;小型西瓜株距40厘米,亩栽1400—1600株。移栽采用浅定植,以营养钵露出土面1厘米或穴盘上部基质与土面平为好。定植结束及时浇好定根水和盖好拱棚膜保温。

5.3大棚温湿度管理

5.3.1温度

定植后至第一批瓜采收,主要以保温、提高土温、促进发根、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,加快营养生长为管理目标。定植后7—10天,要密封大棚和小拱棚,不进行通风换气,提高土温,促进发根,加快缓苗。
缓苗后可开始通风,以调节棚内温度。一般白天不高于35℃,夜间不低于15℃,随外界气温的回升逐渐加大通风量。大棚内的温度管理可以通过小拱棚的揭盖迟早、以及大棚背风面通风口的大小进行调节。4月初—4月中旬大棚西瓜进入盛花,应保持充足的光照和适当拉大昼夜温差,保持和调整植株长势,促进瓜胎发育和座瓜。进入膨瓜期,白天保持棚温35℃,夜间不低于20℃,加快瓜果膨大。进入成熟期,拉大昼夜温差,促进糖分结累和第二批瓜座果。

5.3.2湿度

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,虽采用地膜全层覆盖,极大地降低了棚内空气温度,但随植株蔓叶封行后,由于蒸腾量大,灌水量的增加,使棚内湿度增高。白天相对湿度一般在60—70%,夜间和阴雨天达80—90%。为降低棚内湿度,减少病害,可采取晴暖白天适当晚关棚,沟行间铺草降低土面蒸发,平时尽量减少灌水次数来实现。生长中后期,以保持相对湿度60—70%为宜。

5.4肥水管理

大棚西瓜栽培以基肥为主,增施一次膨果肥水。即当第一批瓜鸡蛋大小时,选择晴天,用1%三元复合肥开穴浇施或用0.2%三元复合肥滴灌浇施,亩用量25—30千克。

大棚密封条件下二氧化碳含量严重不足,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同化产物的积累,增施二氧化碳对增强西瓜光合效率,提高大棚西瓜产量、品质和提早上市具有重要作用。二氧化碳施肥主要采用颗粒二氧化碳发生剂,直接埋入土下5厘米深,浇水即可,亩颗粒剂用量30千克,于第一批瓜鸡蛋大小时施入,有效期1个月。

5.5植株管理

5.5.1整枝

中型西瓜采用双蔓整枝,小型西瓜采用三蔓整枝。生长前期以理蔓为主,尽可能扩大营养体,及时引蔓,使瓜叶分布均匀;主蔓长50—80厘米时,摘除其余侧蔓,固定引蔓方向,防止蔓叶拥挤和重叠。第一批瓜座果后基本放任生长,见空引蔓。

5.5.2生长势调整

在大棚栽培爬地栽培中,植株生长势调整,一般采用“插蔓”方式压蔓,即用切成12—15厘米长,宽0.5厘米左右的篾片,弯成“U”型,循蔓二侧插入土中。在长势正常时,以固定蔓为主,插入篾片不压住蔓;在长势偏旺时,根据蔓的长势,以不同的紧松度压住蔓,调节蔓的长势。但在座果节位前后2节不能压蔓。

5.6人工授粉

大棚西瓜冬春促早栽培一般在4月初—4月中旬开花,由于棚内昆虫活动少,必须进行人工授粉才能确保授粉。授粉工作一般在上午8—10时进行,同时应标志授粉日期,以便确定成熟日期。

花对花法  将开放的雄花采下,把花瓣抹掉,留下里面的雄蕊轻轻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,涂抹时要均匀,一般一朵雄花可授2—3朵雌花。

毛笔蘸粉法  摘下当天开放的雄花将花粉集中到一个干净容器内,用软毛笔蘸取花粉或直接用软毛笔在开放的雄花上刷取花粉,对准雌花柱头,轻轻涂抹几下,见柱头有明显黄色花粉即可。此法工效较高,为最常用方法。

雌花节前抑制性人工授粉法   植株生长过旺,即使人工授粉也难以座果,可采用雌花节前抑制性人工授粉。具体方法是对雌花进行人工授粉,在雌花节前用两片小竹签,互为垂直地插入瓜蔓(不可插断),竹签的宽度约为瓜蔓直径的1/3,抑制养分输送至生长点,促进座果。

5.7留瓜

为提高西瓜的品质和品牌效应,应留选主蔓第二雌花(15—18节)上座的瓜。留瓜过早则瓜小瓜形不正,过晚则不利上市。当瓜如鸡蛋大小时,进行选瓜,每株留选1—2个柄粗、无伤且瓜形圆正的幼瓜。要优先在主蔓上留瓜,主蔓留不住时,可在侧蔓上留瓜。


6、病虫防治:大棚西瓜病虫害相对较轻,以防为主,采用综合防治措施。

6.1虫害

冬春促早栽培中期有蚜虫发生,可用一遍净1500倍液防治1次;夏秋季栽培前中期有蓟马发生,可用鱼藤精400倍液在发生初期进行防治1次。

6.2病害

苗期病害:猝倒病、早疫病。以防为主,可用代森锰锌500倍液在一叶一心期防治一次。

生长期主要病害:蔓枯病、炭疽病。以防为主,重点做好大棚温湿管理,促进植株健康生长,及时处理病株,减少感染源。药剂以预防为主,可在生长前期用77%可杀得500倍液防治早疫病1次;中期用仙生500倍液防治炭疽病1次。每茬瓜最多用药二次;秋栽西瓜在生长中期用77%可杀得防治炭疽病1次。


7、采收

根据授粉标记和田间抽样,确定批次西瓜的成熟度。一般当地销售以9成熟为宜,外地销售以8—9成熟为宜。采收宜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,采收时宜用刀割或剪刀剪,将果柄留在瓜上,一方面利于通过果柄的干枯状态来鉴别西瓜的新鲜程度,另一方面采收伤口不直接留在瓜上,可减少因伤口感染直接引起西瓜的腐烂,能延长贮存时间。


8、运输

当瓜采下后搬运、分级、装箱、运输时,要小心谨慎,防止破裂损失。有些皮薄且脆的品种,稍有粗心即会因碰撞而裂开,造成较大的损失。

扫码关注